加大旅游文化融合 推动向南合作发展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3-17 】 【选择字号:

加大旅游文化融合 推动向南合作发展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3-09 】 【选择字号:

 

在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陇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宏开教授,他在白马人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是研究白马人语言文字的国内学术权威。此次参加旅游节,是他第四次来陇南。就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现状、文化交流传承等,孙宏开教授谈了自己的建议。

记者见到80多岁的孙宏开教授时,满头银发的他精神矍铄,他手边放着一本《第二届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正在为主持第二届研讨会做准备。

白马人民俗文化是一朵奇葩

在采访中,孙宏开教授说起他与白马人民俗文化和陇南的渊源。他第一次到陇南来,是1979年和一大批历史学家等来文县铁楼乡参加白马藏族文化的研究和考察。

孙宏开教授说,从白马人留下的历史和现在使用保留的工具、服饰和他们的语言等方面综合考量,可以认为,白马人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白马人语言、民俗文化、音乐、服饰等各个方面都很有特色,这些特色保存至今。以白马人的音乐为例,他们上山打柴要唱歌,下地干活要唱歌,敬酒要唱歌,很多节庆、婚丧嫁娶都要唱歌,用歌曲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喜怒哀乐,内容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孙宏开教授说经过一定的研究,学术界一部分专家认为白马人是氐族后裔。现今,氐族的后裔白马人人口约1.4万人,主要生活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四川省九寨县、平武县也有分布,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很多方面的记忆,来发掘、来寻找、来研究。”

 

培养一支“不走”的队伍

“这次参加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我是提前过来的,就是为了和陇南师专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方面学者一起编撰《陇南白马人语言词典》。”孙宏开教授说,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来的时候,他为陇南的白马人语言编了一个拼音方案,以后,任何人学白马语都很方便。“陇南师专还招了一个大专班,把白马人的语言进一步丰富和传承。培养一批当地知识分子,自己研究和传承他们的文化,比外面的其他民族来做更好,这是一支‘不走’的队伍。”

当记者说,近年来陇南不仅成立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还出版了《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语言卷》、《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服饰卷》、《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舞蹈卷》和《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音乐卷》系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丛书,孙宏开对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孙宏开教授说:“若干年来,当地做了一些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觉得这样做,对白马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发展当地的经济有非常大的作用。”孙宏开还说,现在要建设法治社会,一方面要通过法律的手段,对白马人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引起本民族族群的重视,要认识到他们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白马文化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学者和媒体,都有责任把白马文化宣传和发扬光大,一直探索下去。”

 

旅游与文化融合,向南合作

孙宏开教授第二次到文县白马寨的时候曾说:“要把保护传承白马人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和白马人治穷致富奔小康相结合。”

对于举行首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孙宏开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白马人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当地的经济这种方式很好,“这次表演的歌舞《白马印记》经过编排,更能展现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都是在他们的唱词之间。”
当记者提及,现在陇南提出向南开放的政策时,孙宏开认为大有可为。这次文化旅游节上他说,白马藏族在全国有三个居住区,主要生活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四川省九寨县、平武县。“如果把这三个地方的资源都整合、团结在一起,把甘川串联起来,这样力量会更大。”
孙宏开说,四川那边自然风光更美,陇南的人文景观更加明显,结合在一块,以后更能吸引游客来这里旅游,更能够享受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不朽成果。
孙宏开认为,现在文化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要保护文化多样性,文化的发掘对于本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搞经济建设必须要有文化建设相配合,两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
“很高兴,这次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来参加旅游节,有研究历史、民俗、舞蹈、艺术的,甚至还有中医药方面的专家,这批专家的融入,会让全国专家学者更加关注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发展,今后这方面肯定会有更多的成果面世。”

编办概况